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媒体观察 >

年终行业盘点:旅行社线上线下融合 住宿业新旧迭代

时间:2018-01-31 11:41来源:每日旅游新闻  作者:郑艺佳 王胜男

2017年 ,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是充满奇遇的一年。无论是在线旅游企业,还是传统旅行社;无论是主题乐园还是景区;无论是高星酒店、经济型酒店,还是短租平台、民宿......都在不断地谋求融合、跨界、创新、转型 ! 在这过程中,有的开始走向盈利,有的面临转型瓶颈,有的在争取更多的海外话语权,有的被淘汰,但也有更多的崛起,获得新生。无疑,这是中国旅游最好的时代,同时这也许是最残酷的时代。大浪淘沙,风起云涌,2018 我们继续拭目以待! 

 
旅行社
 
线上线下融合,赚钱才是硬道理 
 
过去的2017年,在线旅游企业和旅行社领域稍显平静,但背后的竞争仍旧暗潮涌动。2017年,过去烧钱亏损的在线旅游企业开始扭转盈利,线上平台转头扑向线下渠道,寻求流量新增量。同时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之下,定制游时常刷屏,传统旅行社也紧跟潮流,定制游、主题游、旅游新零售一样不落。
 
1.试水新零售
 
2017 年,是在线旅游企业“猛扎”线下的一年。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线上线下结合的潮流火热,一场开设线下门店的赛跑已然开场。这当中,同程、途牛以直营形式加码线下门店布局,携程则以加盟方式迅速攻城略地。
 
之所以向线下渗透,是因为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渐渐消失,在线旅游平台线上获客成本飙升,流量增长遭遇瓶颈。于是各家在线旅游企业重新评估线下实体店的价值,在线下提供更细致的“面对面”服务以及转化难以通过线上渠道获取的客户。
 
在线旅游企业的线下门店正跑马圈地抢占线下流量入口,手握大量门店资源的传统旅行社也展开了门店升级改造,试水新零售理念,寻求互联网融合,以应对线下流量拓展上的新压力。
 
然而即使线上流量来到了线下,也并不意味着线上线下的融合就实现了。目前,旅游新零售还处于试水阶段,将线上基因嫁接到线下,真正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需要时间。未来,进化成功后的门店不应该只是在线旅企(OTA)在线下开设的一个象征性网点,也不是一家传统旅行社,而是一家真正线上线下融合的未来门店。 
 
2.走向盈利
 
原本戴着“烧钱”帽子的在线旅游企业,在 2017年全面回归理性,集体聚焦盈利。7月,同程旅游宣布实现超过3000万以上的规模性盈利,这是同程经历43个月的亏损后重回盈利轨道。和同程一样扭亏为盈的还有途牛旅游网,2017年11月,途牛宣布盈利3970万元,而去年同期这项数据为净亏损4.967亿元人民币。这是途牛自2014年5月上市以来第一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随着线上流量红利的结束,高昂的流量成本使烧钱换规模的模式不再成立,曾经浮躁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们都回归理性,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成为关注点。无论同程还是途牛,在2017年显然都将战略重心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移。在线旅游企业的精细化运营目前已经从机票和酒店领域拓展至目的地服务领域,从门票、餐饮到小交通以及当地玩乐等目的地的服务上,携程、同程、飞猪等在线旅游企业正争相加码。
 
但是,对于常年都处于巨额亏损的公司而言,单季度的盈利并不具备完全的说服力,接下来能否持续保持盈利将成重要关注点。未来唯有过硬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3.定制游爆发
 
2017年定制旅游产业走过蛮荒期,迎来爆发——从初创公司到行业巨头,乃至传统旅行社发力的新战场。
 
2月,定制游公司无二之旅获得5000万融资;4月,携程发布定制游开放平台;6月,飞猪宣布上线定制旅行频道;11月,蚂蜂窝低调切入定制游市场。12月,全球高端定制公司A&K正式发力中国市场。除此之外,凯撒、众信等传统的旅行社也开始向定制游转型。
 
创业公司动作频频,大公司持续加码,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大众消费水平提高,定制游确实站在了消费升级的风口上,定制游行业在 2017年的融投资情况也颇为可观。2017年,出境游客的自由行数量超越跟团游数量,针对旅游者自身个性化需求而设计行程的定制旅游产品逐渐走向大众。
 
然而场面火爆背后是获客成本高、盈利难的无奈。眼下,被业内称为“伪定制旅游”的现象层出不穷,背后与定制旅游服务商压缩利润空间、抢占市场的举动息息相关。如此操作,最终受到伤害的往往是定制旅游的整体形象。
(责任编辑:Markus)